原标题:海南:唤醒古村落青春活力
rr海南省东方市江边乡白查村椰林掩映下的船型屋。 CFP供图
r□ 本报记者 邢东伟 翟小功
r走进海南省东方市江边乡白查村,椰林掩映下,一栋栋茅草屋如倒扣的木船,依次矗立。穿梭于船型屋之间,远处群山起伏,耳畔山风轻拂,仿佛置身世外桃源。
r这里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黎族船型屋传统村落。海南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,多元文化交融,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,保存了一批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村落、历史文化街区。
r2012年以来,海南省共有76个传统村落被收录在中国传统村落名录。2023年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布,海南有12个村落入选。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,承载着人民群众的乡愁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,对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、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、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r近年来,海南高度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工作,陆续出台了不少有利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传承的政策法规,积极构建传统村落保护法律制度体系,用“法”唤醒古村落“青春”活力,更好地留住历史传承、留住美丽乡愁。
r2012年5月,《海南省开展传统村落调查工作实施方案》出台。此后,海南先后印发《海南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(2016-2030年)》《海南省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的意见》《海南省传统村落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“十四五”专项规划》《关于切实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管控和活化利用的工作通知》《海南省传统村落评价认定办法(暂行)》等,完善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相关制度。
r作为海南省省会,海口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文化遗存丰富,传统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居海南首位。近年来,海口市持续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,开展传统村落调查,编制保护发展规划,上丹村、三卿村、包道村等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庄先后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。
r然而,受土地、资金等要素保障不够、社会力量参与不足、村民保护意识淡薄、集体经济较为薄弱等多种因素影响,部分传统村落历史风貌受到破坏,文化内涵日益消亡,产业融合发展滞后,空心化趋势严重。有必要通过地方立法,促进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。
r2022年9月2日,海口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《海口市传统村落保护规定》(以下简称《规定》)。随着《规定》于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,海口传统村落保护进入有法可依的新阶段。
r传统村落保护涉及面广、工作量大、情况复杂,需要各方分工协作,形成保护合力。《规定》提出,住建部门是传统村落保护的主管部门,农业农村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、自然资源和规划、财政等部门应各司其职,共同做好保护工作。村(居)委会将传统村落保护要求纳入村规民约、居民公约,成立志愿保护队伍开展日常巡查。
r保护发展规划是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法定依据和重要基础。《规定》要求,区住建部门自传统村落名录公布之日起一年内,组织编制单个村落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。同时,突出规划法定,明确传统村落保护范围内进行新建、扩建、改建、重建和修缮等建设活动,应当符合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要求。
r村(居)民是传统村落保护的主体,也是传统村落发展的内生动力。《规定》回应其在保障建房需求、改善人居环境、共建共享共富等方面的期待。针对海口市传统村落存在的随意拆旧建新、传统建筑无人维护、保护对象损坏等堵点问题,对症施策。
r活化发展传统村落文化,使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,是实现乡村振兴应有之义。《规定》要求深入挖掘传统村落文化内涵,鼓励通过“互联网+”等途径共享、传播、展示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和产品。鼓励原住村(居)民在传统村落内居住,从事当地特色产业的生产经营等相关活动,支持传统技艺人才在传统村落内开展授徒、传艺、展示、巡演等活动,扶持有条件的传统村落发展乡村旅游。
r这是海南首部保护传统村落的专项法规,多措并举守护乡土文化之根,实现传统村落活态传承,以保护促发展,以发展强保护,促进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助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。
r海南岛黎族古村落是热带地区岛屿性部族传统聚落的典型代表,是黎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受自然条件、特殊建筑形态等因素影响,加之过去重视程度不够、保护力度不足,现存黎族古村落数量少、保存状况不佳,价值研究、保护展示工作短板明显。
r2024年1月,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支持“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”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项目的建议复文提出,有关部门将持续加大对黎族古村落保护工作的支持力度,督促指导海南推进专项保护立法和规划编制,落实黎族古村落保护法律依据。(邢东伟 翟小功)
r(法治日报)